关于我们
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根本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一文读懂: 《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

发布时间:2025-08-28 11:22:58

国务院于8月26日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什么是“人工智能+”行动


推动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广泛深度融合,重塑人类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加快形成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新形态。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充分发挥我国数据资源丰富、产业体系完备、应用场景广阔等优势。


以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等领域为重点。


涌现一批新基础设施、新技术体系、新产业生态、新就业岗位等。



发展目标


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70%,智能经济核心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在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明显增强,人工智能开放合作体系不断完善。


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智能经济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动技术普惠和成果共享。


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加快实施重点行动


行动一:“人工智能+”科学技术


加速科学发现进程


加快探索人工智能驱动的新型科研范式,加速“从0到1”重大科学发现进程。


加快 科学大模型建设应用


推动 基础科研平台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打造 开放共享的高质量科学数据集


驱动技术研发模式创新和效能提升


推动人工智能驱动的技术研发、工程实现、产品落地一体化协同发展,加速“从1到N”技术落地和迭代突破


支持智能化研发工具和平台推广应用


加强人工智能与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等领域技术协同创新


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向人机协同模式转变


探索建立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组织形式


探索形成智能向善理论体系,促进人工智能更好造福人类


行动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培育智能原生新模式新业态


大力发展智能原生技术、产品和服务体系,加快培育一批底层架构和运行逻辑基于人工智能的智能原生企业


推进工业全要素智能化发展


人:提升全员人工智能素养与技能


机:加快工业软件创新突破


料:推进工业供应链智能协同


法:推广人工智能驱动的生产工艺优化方法


环:深化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


加快农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支持种植、养殖等农业领域智能应用


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帮助农民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和水平


创新服务业发展新模式


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智向新发展


探索无人服务与人工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


推动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广泛应用


行动三:“人工智能+”消费提质


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


加快发展提效型、陪伴型等智能原生应用


支持开辟智能助理等服务新入口


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建设


拓展体验消费、个性消费、认知和情感消费等服务消费新场景


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


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培育智能产品生态,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穿戴等新一代智能终端,打造一体化全场景覆盖的智能交互环境。加快人工智能与元宇宙、低空飞行、增材制造、脑机接口等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探索智能产品新形态。 


行动四:“人工智能+”民生福祉


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


培育发展智能代理等创新型工作形态


激发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和再就业活力


加强人工智能应用就业风险评估


推行更富成效的学习方式


创新智能学伴、智能教师等人机协同教育教学新模式


推动育人从知识传授为重向能力提升为本转变


构建智能化情景交互学习模式


推动开展方式更灵活、资源更丰富的自主学习


打造更有品质的美好生活


探索推广人人可享的高水平居民健康助手,有序推动人工智能在辅助诊疗、健康管理、医保服务等场景的应用,大幅提高基层医疗健康服务能力和效率。推动人工智能在繁荣文化生产、增强文化传播、促进文化交流中展现更大作为,利用人工智能辅助创作更多具有中华文化元素和标识的文化内容,壮大文化产业。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织密人际关系、精神慰藉陪伴、养老托育助残、推进全民健身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拓展人工智能在“好房子”全生命周期的应用,积极构建更有温度的智能社会。 


行动五:“人工智能+”治理能力


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


有序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升级,探索面向新一代智能终端发展的城市规划、建设与治理,提升城市运行智能化水平。加快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向乡村延伸,推动城乡智能普惠。深入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安全稳妥有序推进人工智能在政务领域应用,打造精准识别需求、主动规划服务、全程智能办理的政务服务新模式。加快人工智能在各类公共资源招标投标活动中的应用,提升智能交易服务和监管水平。 


打造安全治理多元共治新格局


推动构建面向自然人、数字人、智能机器人等多元一体的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加强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监管、防灾减灾救灾、公共安全预警、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升监测预警、监管执法、指挥决策、现场救援、社会动员等工作水平,增强应用人工智能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的能力。加快推动人工智能赋能网络空间治理,强化信息精准识别、态势主动研判、风险实时处置等能力。 


共绘美丽中国生态治理新画卷


提高空天地海一体化动态感知和国土空间智慧规划水平,强化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围绕大气、水、海洋、土壤、生物等多要素生态环境系统和全国碳市场建设等,提升人工智能驱动的监测预测、模拟推演、问题处置等能力,推动构建智能协同的精准治理模式。 


行动六:“人工智能+”全球合作


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共享


打造平权、互信、多元、共赢的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开放生态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开源可及


强化算力、数据、人才等领域国际合作


共建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体系


探索形成各国广泛参与的治理框架


加强治理规则、技术标准等对接协调


共同研判、积极应对人工智能应用风险


三、强化基础支撑能力 


能力支撑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


支持多路径技术探索和模型基础架构创新


动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工程创新协同发展


探索模型应用新形态


加强数据供给创新


加强人工智能高质量数据集建设


完善适配人工智能发展的数据产权和版权制度


加强数据供给激励


壮大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产业


强化智能算力统筹


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攻坚创新与使能软件生态培育


优化国家智算资源布局


加强智能算力互联互通和供需匹配


生态支撑


优化应用发展环境


布局建设一批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推动软件信息服务企业智能化转型


培育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商


健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建设指引、开放度评价与激励政策


促进开源生态繁荣


支持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建设


建立健全人工智能开源贡献评价和激励机制


鼓励高校将开源贡献纳入学生学分认证和教师成果认定


加快构建面向全球开放的开源技术体系和社区生态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


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


给予青年人才更大施展空间


支持企业规范用好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方式引才留才用才


强化政策法规保障


加大人工智能领域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


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


完善风险分担和投资退出机制


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政府采购等政策作用


提升安全能力水平


推动模型算法、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安全能力建设


建立健全人工智能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


四、组织实施 


坚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人工智能+”行动全过程。国家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区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抓好贯彻落实,确保落地见效。要强化示范引领,适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要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北京万里红科技有限公司在业内率先开展大模型+数字安全的研发与应用,积极构建安全、高效、易用的万里红大模型使能平台,致力于为政企机构提供坚实可靠的AI基础设施。未来,万里红将持续深耕技术、聚焦场景,与各方携手共建共生共赢的人工智能新生态,助力中国数字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