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根本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关于我们 新闻动态

“荟聚·赋能·创未来” 技术沙龙第三期|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王文峰:好标准是怎样炼成的

发布时间:2022-08-04 14:32:34


7月19日,万里红“荟聚·赋能·创未来”第三期技术沙龙在京举办,该沙龙是面向公司全员,特别是研发技术人员开展的系列技术交流活动,旨在分享安全板块的前沿知识,加强技术沟通,鼓励技术创新,在行业不断迭代创新的过程中为员工提供赋能平台,活动以线下分享+线上会议的方式同步进行。     

     本期活动,有幸邀请到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文峰,带来主题为《标准对企业的重要性及制定过程》的分享。


 本期分享嘉宾

王文峰,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物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信标委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负责生物特征识别、物联网、智能卡、射频识别、二维码等领域标准制订、检测技术研究等工作,牵头组织制订了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和行业标准20余项,获 2014 年度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一项。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多项智能制造专项、重点研发计划、高质量专项等国家项目。

“一流的企业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近年来,很多企业都已经意识到参与标准制定的战略意义以及标准对企业形象提升、抢占市场先机的重要性。但无论是行业标准还是国家标准的制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经年累月的打磨;而一项好标准更是对制定者在规范性、实用性、前瞻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本期分享中,王文峰副主任为大家介绍了国家标准的制定过程,生物特征识别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成果与进展,并对万里红作为国内虹膜生物特征识别领域的领军者,提出了要求与建议,期望万里红在虹膜识别标准化领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推进相关标准化制定、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

 

标准是如何制定的?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中提出,到2025年,实现标准供给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与市场并重转变,标准运用由产业与贸易为主向经济社会全域转变,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纲要》凸显了安全标准等新兴产业标准,提出了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类科技计划项目形成标准研究成果的比率达到50%以上等的目标。解读《纲要》,王文峰副主任指出这是企业参与标准化制定难得的机遇,企业参与、主导标准化制定也将是大势所趋。

标准的制定是一项繁琐的工作,尤其对企业而言,对内组织、对外协调都会面临众多挑战。活动中,王文峰副主任对标准制定流程进行了详细剖析,详尽地解释了标准编写需要掌握的基础标准、标准编写方法等。


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化

当前,人脸识别、指纹识别、声音识别等各类生物识别技术已在金融、教育、司法、医疗、社会治理等行业、场景广泛应用,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化需求也愈加迫切。

2013年4月,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生物特征识别分技术委员会(TC 28/SC 37)成立。委员会下设人脸识别工作组、基因组识别工作组、虹膜识别工作组等7个工作组、1个研究组,成员单位120家,其中,万里红任虹膜识别工作组成员。本次活动中,王文峰副主任详细介绍了当前生物特征识别标准化组织,以及生物特征识别领域标准化工作的成果与进展,并和现场参会人员就标准制定的组织、标准技术细节等方面进行了热烈讨论与分享。

活动最后,万里红多模态事业部副总经理杨占金对万里红标准化建设工作进行了介绍。截至目前,万里红已参与十余项标准的起草、制定,他表示,在标委会的支持和领导下,公司将继续聚集相关各方资源,积极参与相关标准化组织工作与产业协作,加快领域关键亟需标准制定,助推行业技术规范健康发展。


分享到:
返回列表